臺南市為臺灣“六都”之一,轄37區,含縣市合并前原臺南市的6區及原臺南縣的31鄉鎮市。2018 年11月24日,民進黨的黃偉哲當選為新一任臺南市長。 一、人口結構 1.選民結構 根據臺“內政部戶政司”2018年8月底數據,臺南市人口數為1884327 人,占全臺灣人口的7.99%,其中男性940516人,女性943811人。據“中選會”2016年的數據,選民人數(設籍臺南市的20歲以上民眾)為1512778人(確切選民人數以“中選會”公告為準)。 族群分布上,臺南市以漢族河洛裔為絕對多數,“外省人”次之(約一成余)。少數族群有客家人約12萬人,占比6.4%,原住民約5940人,占比0.3%。外省人聚落多分布在永康區和東區交界處的眷村。白河區汴頭里有遷自新竹的客佬聚落,原臺南市區則有來自高屏六堆地區的客家移民。臺南人的文化根基是漢文化,當地宗教活動非常興盛,臺灣所有廟宇的開臺祖廟幾乎都在臺南。市民信仰的宗教以臺灣民間信仰為主,另外傳統的齋教(龍華教、先天道、金幢教)至今仍存,其他較少信眾的宗教有基督新教、天主教等。部分原住民有阿立祖祖靈崇拜。 2.選民行政區域分布 臺南市人口分布呈不平衡狀態,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于曾文溪以南。溪南地區人口高度集中于原臺南市及原臺南縣的永康、仁德、歸仁一帶。而溪北地區則多集中于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三大郡治新營、佳里、麻豆,其中又以昔日縣政府所在地大新營地區為最大。 據臺“中選會”2014年數據,臺南市永康區選民人數為178619人、占比11.81%,為臺南市最大票倉;其次為安南區146915人,占比9.71%;其余依次為東區146511人,北區105800人,南區104487人,中西區63312人,新營區61756人,仁德區59795人,歸仁區53444人,安平區49925人,佳里區48142人,麻豆區36613人,善化區36034人,新化區35484人,關廟區28859人,新市區27863人,白河區25038人,安定區24576人,學甲區22420人,鹽水區21739人,下營區20959人,后壁區20921人,西港區20506人,七股區19734人,六甲區18611人,東山區18521人,柳營區18346人,官田區18070人,將軍區17810人,玉井區12286人,北門區10059人,大內區8713人,楠西區8548人,南化區7600人,山上區6351人,左鎮區4598人,龍崎區3813人。 3.選民年齡結構 據臺“內政部戶政司”2018年8月底數據,臺南市20-29歲人口數為249894人,占總選民人數的16.52%;30-39歲298973人,占19.76%;40-49歲為290488人,占19.20%;50-59歲301610人,占19.94%;60- 69歲234903人,占15.53%;70歲以上175924人,占11.63%。 4.產業、職業結構 2017年全市GDP2.2萬億元,約占全臺GDP的14%。臺南市漁業與農業較為發達。臺南市農業條件優良,土地平坦適合農作,耕地面積達9萬多公頃,在臺灣排名第一。但沿海一帶的土壤多屬咸性沖積土,鹽分含量甚高,多為養殖漁業,其中虱目魚最為有名。臺南市的工業豐富多元且不少企業具世界級水準,主要的產業有化工、食品、汽車零件、金屬加工、化纖、紡織、電子與其他制造業等。1990年代起,陸續建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與臺南、樹谷、柳營、永康等科技工業區,成為電子、半導體、光電等高科技制造業的重鎮。服務業為臺南市經濟結構的主力,以金融業、批發與零售業居多,尤其以金融業為盛。 5.人口教育程度 據臺灣統計資訊網數據,臺南市15歲以上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者約為63.4萬人,占38.90%;高中(含高職)教育程度者約為50萬人,占30.67%;中學及以下教育程度者約為49.6萬人,占30.42%。 表一:臺南市人口結構 人口數 | 占臺灣總 人口比例 | 選民人數 | 總計 | 男 | 女 | 1884327 | 940516 | 943811 | 7.99% | 1512778 | 二、地方派系狀況 原臺南縣有“海派”、“山派”等地方派系。“海派”以首任縣長高文瑞、議長陳華宗及“國大代表”吳三連為代表,出身地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北門郡(今佳里區、學甲區、西港區、七股區、將軍區、北門區)為主。國民黨中央顧忌“海派”連選連勝,扶植縣黨部主委胡龍寶(后任第三、四屆縣長)、楊群英形成“山派”,又稱“三新派”。胡龍寶獲國民黨刻意栽培后“山派”壯大,成為國民黨在地方扶植新興派系制衡舊有派系的實例。第七屆縣長選舉中,因山海兩派相爭不下,最后國民黨提名脫離山派的高育仁參選,高當選縣長后,壯大發展成另一派系“高派”并延續至今。然而隨著反對勢力抬頭,自1993年臺灣縣市長選舉由泛綠的陳唐山當選縣長以來,臺南縣便由藍翻綠,直至2010年縣市改制“直轄市”皆為綠色執政。 原臺南市早期為國民黨與“黨外”勢力的競爭,“解嚴”后轉為藍綠兩陣營的抗衡。原臺南市在1990年代以前,即長年由“黨外”人士及國民黨輪流主政。“戒嚴”時代,甚至是臺灣產生最多屆“黨外”民選首長的縣市。而自1997年民進黨的張燦鍙當選市長起,臺南市亦一直綠色執政至2010年縣市改制“直轄市”之后。轉為“直轄市”后,民進黨新潮流系賴清德連任兩屆臺南市長。 三、政治版圖 臺南市現任市長為民進黨籍黃偉哲,現任議長為退出民進黨而當選臺南市議長的郭信良,副議長為無黨籍議員林炳利。臺南市議員于2018年11月29日的“直轄市”議員選舉選出,當選席次分別為:民進黨25席、國民黨16席、“時代力量黨”1席、“臺聯黨”1席及無黨籍14席,總共53席。但2018年12月25日,民進黨籍郭信良在議長選舉前,自行宣布退出民進黨,此外,民進黨籍議員吳通龍、陳怡珍、周麗津也宣布退黨。 在臺南市近年選戰中,2016年“大選”,朱立倫得票率為22.07%,大幅落后于蔡英文的67.52%,宋楚瑜得票率有10.41%。2016年“立委”選舉,國民黨僅拿到24.80%,遠遠落后民進黨的69.95%。2014 年縣市長選舉,黃秀霜僅為國民黨拿到27.10%選票,大幅落后賴清德的72.90%。2012 年“大選”,馬英九以39.80% 落后蔡英文的57.72%。2012年“立委”選舉,國民黨得票率僅為37.33%,大幅落后民進黨的59.42%。2010年縣市長選舉,國民黨郭添財得票率為39.59%,不敵賴清德的60.41%。2008年“大選”,馬英九拿到46.66%,小輸謝長廷的53.34%。2008 年“立委”選舉,國民黨得票率為38.29%,大幅落后民進黨的53.58%。2018年縣市長選舉,民進黨的黃偉哲以38.02%得票率戰勝國民黨高思博的32.37%。 表二:臺南市今年選舉得票率統計選舉項目 | 主要候選人 | 國民黨 | 民進黨 | 其他 | 2018年縣市長選舉 | 黃偉哲/高思博/林義豐等 | 32.37% | 38.02% | | 2016年“大選” | 蔡英文/朱立倫/宋楚瑜 | 22.07% | 67.52% | 10.41% | 2016年“立委”選舉 | | 24.80% | 69.95% | 5.25% | 2014年縣市長選舉 | 黃秀霜/賴清德 | 27.10% | 72.90% | 0.00% | 2012年“大選” | 馬英九/蔡英文 | 39.80% | 57.72% | 2.48% | 2012年“立委”選舉 | | 37.33% | 59.42% | 3.25% | 2010年縣市長選舉 | 郭添財/賴清德 | 39.59% | 60.41% | 0.00% | 2008年“大選” | 馬英九/謝長廷 | 46.66% | 53.34% | 0.00% | 2008年“立委”選舉 | | 38.29% | 53.58% | 8.13% |
責任編輯:左秋子 |